高中政治课优秀教案( 二 )


3、因为一个同学的钱包丢失,老师便对全班同学进行搜查(×)
理由: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搜身) 。
补充:老师可以请全班同学配合调查,让学生自己拿出自己的物品,但老师动手搜查则是违法的 。所以大家要明确这一点 。
4-7题 基本意思相同,只是表述略有不同 。
未成年人年龄太小,与法律没多大关系,既不用与法律打交道,也不受法律的约束,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理由: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却与法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国家为未成年人制订了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还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及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保护未成年人的 。
根据第二款的规定,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_、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为其不满18周岁,量刑时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
8、父母离婚了,10岁的丽丽由法院判给母亲,父亲与丽丽就脱离了父女关系(×)
理由: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影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亲仍然对丽丽有抚养的义务,父亲还有探视丽丽的权利,所以父亲与丽丽并没有脱离父女关系 。
9、未成年中学生购买了伪劣商品同样可以索赔(√)
理由:《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虽没有这种未成年学生有索赔权利的相关规定,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面对所有的消费者的,对全体消费者都进行保护,而未成年中学生也属于消费者的一部分,所以也有索赔的权利 。
10、有人到学校闹事,扰乱教学秩序,学校不能将其关起来或者对其处以罚款 。(√)
理由:学校是教育机构,没有关押或罚款的权利 。如果有人扰乱教育秩序,学校应报告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来处理,而不能关押或处以罚款 。
11、人人拥有受教育的权利 。(√)
理由:未成年人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中有相关规定 。
12、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专门设立了少年法庭(√)
理由:书p57上有少年法庭的例子 。
师问:上面的十二个题目都有两个共同的关键词:未成年人和法律 。我们能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我们的生活和法律的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回答)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二)情景讨论:捕捉身边的法律影子
师问:我们再来看看“探究园”书上p50,4个同学观察到的生活现象与法律是否有关系 。
(提示:由老师提问,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表分析意见 。)
首先看罗琳同学的:公安机关破获了一个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团伙,主犯被判了刑 。
分析:有关系,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但同样受法律制约,如果未成年人犯了罪(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都和成年人一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
再来看霍伟同学的发现:有一天我发现学校附近的一家经营非法出版物的商店被查封了 。
分析:有关系 。这里国家依法清查非法出版物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思想和心灵的健康 。
接下来是章宁同学的发现:思思的爸爸想让她去打工,后来,居委会的阿姨上门说服了她爸爸 。今天,思思又能和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上学了 。
分析:与法律有关系 。这样做才维护了思思的受教育权 。
最后是路遥同学的发现:由于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失修,上体育课时,赵雷从松脱的单杠上摔下来,受了轻伤,学校对其作出了相应的赔偿 。
分析:与法律有关系 。学校应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如果不是由学生人为原因造成身体受伤,学校对学生的受伤应负责任 。
师问:法律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在保护着我们 。那什么是法律,它为什么和我们有这么密切的关系,为什么可以保护我们呢?
(引导学生看到书上p53,从了解法律的特征入手去结概括法律的定义 。)
(三)法律导航:法律的特征及涵义
1、特征:
法律的第一个特征:(板书)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
法律的第二个特征: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 。
法律的第三个特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
师说:我们从以上法律的3个特征来对法律下个定义,看到书上p54,大家把法律定义划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