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制干部和工人身份聘用在管理岗位的人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聘用制干部的不算是规范的称谓,其所指的范围比较大 。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所有的事业人员都需要签订聘用合同 。而聘用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就是干部身份,包括工人身份人员在管理岗位或者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成功,也是享受干部身份待遇,一同成为聘用制形式的干部 。工人通过竞聘管理岗位或者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享受干部身份待遇,执行岗位对应的职级或者职称晋升,即使是退休,也是按干部身份退休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聘用制就是消除计划经济时代干部工人身份差别的根本措施 。
在过去,尤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期,部分地区还实行过聘干、转干、代干制度,工人可以通过这三种形式,以干部身份提拔晋升到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甚至是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 。目前,这三种工勤人员管理模式,已经被全面清理整顿 。但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各地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通过聘干、转干、代干等方式,以工人身份提拔在党政机关领导岗位或者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 。
【聘用制干部和工人身份聘用在管理岗位的人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对于这部分人员来讲,如果办理了转干手续,其身份和现在事业单位实行的聘用制一样,享受干部待遇 。但只仅仅是聘干,或者是代干人员,随着清理整顿,其就可能被打回原形 。在党政机关的此三类人员,不能登记公务员,在参公事业单位的也不能登记为参公人员,也不能享受公车补贴、职级并行、提前退休等政策 。除非是副处级以上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可能再出台新的政策专门解决此类问题,保能维持现状,或者调任到事业单位,等待自然减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