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所在的月份是在午月,午月在十二月令中属阳气旺盛的月份,但不一定是夏至这天阳气最盛,具体哪一天阳气最盛应依据干支推算 。既然这样,那你知道夏至这个节气的来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夏至节气的来历及各地习俗,供大家参考 。
夏至的来历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
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上,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昼范围最广的一天 。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
夏至各地习俗
据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宋代的官方要放假3天,让百官回家休息,好好地洗澡、娱乐 。《辽史·礼志》中说:“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彩扇用来纳凉,香囊可除汗臭 。这一天,各地的农民忙着祭天,北求雨,南祈晴 。从周代时起,在夏至日已经有了祭神仪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视作“国之大典”,民间的百姓们在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还吃新麦做成饼、馍,谓之尝新 。
时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有各种趣味盎然的夏至节日食俗 。在北京,“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山东,“冬至饺子夏至面”;在江苏,夏令有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在陕西,夏至食粽子等 。
【夏至节气的来历及各地习俗】今年22日夏至 。从夏至日起,气温开始进入最热的阶段 。炎炎夏日,容易“上火” 。故营养专家提醒人们,夏至时节,要多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 。
夏至和伏日习俗花样多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
夏至吃面的习俗
据文献记载,在魏臂时,我国已有伏日吃面的习俗 。(魏氏春秋)中说,三国时人称“傅粉何郎”的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道何晏面色玉白不是抹粉抹出来的 。这段史实中所谓的“汤饼”,就是今天的热汤面片,即今天北京的所言的“揪片儿” 。
推荐阅读
- 早安努力奋斗的励志语录 关于努力坚持的早安励志语录
- 我爱祖国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我爱祖国的手抄报漂亮简单5张
- 为什么解冻后的青占鱼肉很渣
- jt开头是什么快递
- 羽毛球的比赛规则
- 24节气立夏的来历及饮食习俗
- 深海语录贺峻霖 关于深海的语录
- 胃里多少度
- keep跑步的距离准吗 keep跑步距离误差大吗
- 华为带nfc最便宜的手机 华为什么手机有nfc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