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高二物理教学设计

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
高二物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
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活动挂图 。学生用器材: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电流是什么?
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 。(板书课题)
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 。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 。板书:电流 。

⑤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 。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认真听讲、领会阅读、思考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复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
①教师展示电流表实物,告知学生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A 。
②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 。
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 。
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
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察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
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电流表的连接,并画出相应的电流图,教师巡视指导 。
⑦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电流表的连接然后进行示范,强调注意事项 。观察、讨论、回答观察、回答阅读、思考动手实验观察鼓励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
三、让学生小结依据目标小结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77,开放性作业1—3题 。完成练习,矫对答案作业 。
高二物理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互感和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 。学习它们的重要性在于他们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同时对自感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加深了对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理解 。
2.学情分析
互感现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成功试验就是互感现象 。学生前面探究感应电流条件中也做过类似的试验,已有感性认识 。教学要求是知道互感现象 。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做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成因分析,明确尽管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连接,却可以使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这就是互感现象
自感现象学生从前面学习的中知道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些结论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得到的,没有理论证明 。但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都是外界的磁场引起的回路磁通量的变化,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就会产生这样的思考:当变化的电流通过自身线圈,使自身回路产生磁通量的变化,会不会在自己的回路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所以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上产生的必然探求欲望,教师应抓住这一点 。设计探究性课例 。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所起的“阻碍”作用,以及自感电动势方向的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为突破难点,教师应通过理论探究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使效果明显,本人特自制教学仪器 。
3.教学设计思路
为突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的科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取“实验体验 - 理论探究”和“猜想、假设、理论预测、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相结合的思路分别研究断电自感和通电自感 。以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