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总是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 。不管走到哪里,总讲究“落叶归根” 。由此,灞河的柳也沾染了游子的热泪,血红的残阳也浸润了游子的惆怅 。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的人在科举的作用下,逐渐分散到各地 。这是历史的必然 。恰巧,农耕文明使得人员的流动性不至于太大,使人最终能荣归故里 。因此,故乡也成为无数游子魂牵梦绕、朝思暮想的“理想国” 。故乡的范围随时间扩大了,不再局限于那一间房舍,一座小桥,一株杨柳,一种乡音,而变成了一个国家 。如今,故乡仍然是海外游子最痛切的盼望 。
第二站,是祖国的边疆 。这里,是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地方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 。作者说,这里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看似很重要的朝代更迭 。长城,恰好是这两种文明的分界线 。游牧文明比农耕文明更具侵略性 。但是,游牧文明的本质就决定了它的落后 。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中原文明没有消磨殆尽,而是日趋完善,都源于农耕文明的先进性 。但是,正如孟子所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没有游牧文明,中华文明就会“江郎才尽”,最终导致灭亡 。就中国的情况来说,冲突的结果,是双赢 。
作者又去其他古文明的诞生地,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明对比,最终分析了这几种文化的异同,调查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感到骄傲 。因为当中华文化在辽阔江河中熠熠生辉时,其他古文明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风尘里,只有废墟知晓 。文明形态的不同,造成民族性格的不同 。农耕文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以和为贵的中华儿女,强调集体的力量,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逐渐推进,现在的年轻人却逐渐迷失了这个优良传统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所以,作者提倡回归自然,以水为道,回归中华文明的本真 。我认为这是极有道理的 。
总之,《文化苦旅》这部书,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华文明的探求,体现了中国人对本国文化的反思,体现了现代中国对于古代文化的思索与融合 。这部书,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典籍 。
【《文化苦旅》读后感优秀范文大全】
推荐阅读
- 《终身成长》第七章读后感 《终身成长》读后感范文大全
- 如何评价《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 《终身成长》第七章读后感 《终身成长》读后感优秀大全
- 《终身成长》第七章读后感 《终身成长》读后感优秀
- 《终身成长》第七章读后感 《终身成长》读后感大全
- 《被时光掩埋的秘密》读后感优秀
- 描写儿童的古诗词
- 培根随笔论真理读后感 培根随笔的读后感7篇
- 7篇 《骆驼祥子》读后感800字(《骆驼祥子》的读后感800字)
- 《骆驼祥子》的读后感500字 《骆驼祥子》深刻读后感5篇